《白楊禮贊》說課稿(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楊禮贊》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白楊禮贊》說課稿1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白楊禮贊》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于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zhàn)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zhàn),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爭、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文中主要運用象征手法。
根據該單元:“在誦讀中提高品味優(yōu)美語言的能力,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感受和體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發(fā)的情懷,并在品讀中陶冶情操,學習根據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掌握聯想的基本方法,通過聯想豐富寫作內容”的總目標,以及本文特點,我定下了本文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2、學習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安排,結合新課程“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積累重要字詞,理解象征手法。
(2)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分析在記敘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語言之美。
(3)情感目標
感受中華兒女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3、學習重點
品味散文的語言之美。
4、學習難點
理解象征手法。
二、說教法、學法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fā)他們質疑意識,在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根據該課文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采用的教法是: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反復朗讀,問題導引,研讀探究,合作交流,感悟提升。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fā)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在研討探究中主動去獲取知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對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能運用已有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主要采用:主體思維法,研討探究法,和拓展練習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樹是大自然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上綠”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近白楊樹的生命。接著多媒體出示一張奇崛盤結的梅花圖片和一張婀娜的楊柳圖片從反面引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對白楊樹的另一種美的贊美,這種導入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美的多種形式。為理解白楊樹的形象打下了基礎。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順著導入的情緒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通過聽錄音來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美,初步感受課文語言美、意境美。
2、自讀。出示自讀要求,大聲朗讀,勾畫出重要的語句,熟悉課文內容。
3、速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歸納白楊樹的美,它的不平凡。讓學生整理思路。
(三)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作者給文章取題目為“白楊禮贊”,作者為什么要禮贊白楊樹?禮贊是什么意思?
2、文章反復強調:白楊樹是“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皹O普通”和“不平凡”是否矛盾?為什么?
3、作者花較多的筆墨寫黃土高原的景色,這與全文禮贊白楊樹有什么關系?這是否遠離了主旨?
4、最能體現白楊樹特點的是哪個詞?(力爭上游)那么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白楊樹的“力爭上游”?
5、“白楊禮贊”所贊的不僅是白楊樹,說一說白楊樹有什么象征意義?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學習的過程應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課文閱讀要立足于文本,調動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體會課文的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與回答、教師鼓勵、積極引導、適時點撥,真正落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四)尋讀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準確、優(yōu)美,富有感情。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句子用得最貼切,生動而又富有表現力呢?
請尋讀課文,采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并說一說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學生可能找出的句子有:
1、表現景美的句子
描寫黃土高原的句子。“汽車在望無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望不到邊”、“黃綠錯綜”準確生動地寫出了黃土高原的特點,“一條大氈子”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土高原廣闊而平坦的形貌。
2、表現神美的句子
描寫白楊樹的句子。如:“……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參天聳立”形象寫出了白楊樹的高大,“不折不撓”生動地寫白楊樹的性格特點。
3、揭示象征意義的句子
四個以“難道”開頭的排比句。以反問強化了內容的表達,以排比增強的語言的氣勢,以層遞深化了內容。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引導學生品析用詞的傳神之處,以及比喻,排比,
反問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在體會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探尋、品味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五)拓展升華,心靈對話
白楊樹是普通的,在你身邊是否有一些和白楊樹一樣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能發(fā)現他們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是什么? ……此處隱藏34647個字……。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五、 說板書設計
白楊禮贊
茅盾
(雄壯、偉大) 生長環(huán)境 農民(質樸、嚴肅、堅強)
(力爭上游) 外部形象 白楊樹———(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強挺立) 內部氣質 (托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tǒng)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p>《白楊禮贊》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三課。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優(yōu)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草原這課的重點是體會優(yōu)美的語言、本課的重點就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楊為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xù)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說學情
學生進入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蘊涵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別、有的放矢、讓每名學生在本節(jié)課各有所獲。
三、說教法
根據學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讀書指導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優(yōu)美文字的熏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匯報自己的收獲。
3、直觀演示法:在教學過程中、出示白楊樹圖片、直觀形象的展示、有且于學生對白楊樹特點的理解。
四、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自讀自悟法、朗讀感悟法、圈點批注法、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課文、感受風景美與人情美;
(四)總結拓展
〈一〉談話激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币虼?、開課之初、通過談話的方式、問學生“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著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樹嗎?”(板書課題)然后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fā)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因此、教學中首先出示生字。書寫上的疑難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讓學生選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寫?寫了什么事?理清文路為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分了以下幾步完成教學任務:
(一)體會白楊樹特點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就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提出主線問題:
1、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并將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做上批注。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圈畫批注”。如:重點詞語、動作、外貌、神態(tài)、語言、心理等描寫、批注可以一兩個詞即可。
2、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匯報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抓住“高大挺秀、從來、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重點詞語理解白楊樹“高大”“筆直”外在特點。進而從這些外在特點體會它“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zhí)著”內在品質。這樣本課的重點也就突破了。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白楊樹特點的這段話。通過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出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
(二)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么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說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么、為什么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引導學生理解邊疆建設者也要有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zhí)著的品質、這與白楊樹的內在品質不謀而合。爸爸贊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贊美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這樣“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個難點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鋪墊、理解了課文最后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最后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運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通過寫白楊樹的品質來贊美邊疆建設者、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
孩子寫一寫“我心中的白楊”、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由讀到寫、讀寫結合有利于遷移內化所領悟的寫作方法、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文檔為doc格式